黄芩的种植与管理

浏览(12958)

|2016-11-03 09:40
笨蛋
|2016-11-03 09:52

   黄岑的栽培与采收加工技术

  编者按: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等功效。本文主要讲解了黄芩栽培的选地整地、选种、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及其产地加工方法,适用于华北地区黄芩的栽培与采收加工过程。

  1.种植环境的要求以及种植模式

  黄芩,喜温暖,耐严寒,种植土壤以壤土和沙质壤土为宜,忌连作。

  ——六月合

  野生于山顶、山坡、林缘、路旁等向阳较干燥的地方。喜温暖,耐严寒,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可忍受-30℃低温。

  【土壤】

  土壤以壤土和沙质壤土,酸碱度以中性和微碱性为好。耐旱怕涝,地内积水或雨水过多,生长不良,重者烂根死亡。排水不良的土地不宜种植。

  【种植模式】

  单作,林下间作,黄芩-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轮作,忌连作。

  2.土壤耕作与整地

  黄芩直播一般对季节要求不严,春、夏、秋均可。播种前,细整耙平作平畦。育苗、移栽等方法详见下文。

  ——六月合

  【基肥】

  每亩施入农家肥不少于2000kg和复合肥或磷肥20kg。根据土壤肥力也可以施入高温灭菌的颗粒鸡粪100~300kg。种子生产田,施入硼砂0.5kg/亩作为底肥。

  【整地】

  深翻土壤30cm以上。于播前,细整耙平作宽1.3m的平畦。

  3.播种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直播、育苗移栽或扦插育苗。

  【地膜春播法】

  播种期和播种量 黄芩直播对季节要求不严。春、夏、秋均可,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在地温上升到5℃以上时播种。一般春季播种在3月底至4月中旬。无灌溉条件的地块早春可以趁墒播种,。播种量每亩1~1.5公斤。

  播种方法及质量要求:采用开沟条播。行距30cm,开浅沟,深1~1.5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0.5cm,轻镇压后浇水,也可以先浇地后播籽。春播趁墒播种应地膜覆盖,夏播或秋播应麦草覆盖。

  【秋育春栽法】

  育苗地的选择与准备 对于直播难以保苗的可以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选择温暖.阳光充足,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做苗床。床宽100cm,长因需而定。畦面松土平整好后浇水待播种。

  种子处理:将种子于30~40℃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晾干。

  播种方法及质量要求:秋季7~8月间进行,种子晾干水分后立即均匀撒在湿润的床面上,然后撒过筛松软土,厚度1cm。罩薄膜,增温保湿。

  苗田管理:播种后约7~10天出苗,齐苗后适当通风。苗长到5cm左右去掉薄膜。

  【扦插育苗法】

  扦插育苗是黄芩种苗大规模育苗的有效途径。黄芩扦插苗生长旺盛。主根多。产量高。一般比种子苗产量高20%~30%。,亩产量可达400kg以上。黄芩苷含量能达13%左右。

  扦插期:6月中旬前进行。平均气温在25℃以上。

  苗床:河沙基质,宽100cm,厚15~20cm,长度不限。

  插穗:选择半木质化的新生枝条。剪留5~8cm长。捆成50~100个一捆。

  插穗处理:速蘸0.5mg/kg NAA或在0.3mg/kg NAA中浸泡插穗下部10~20min。

  扦插:带叶扦插,随采随插。扦插在河沙基质上。扦插密度株行距为2cm×3cm。每平米插1500根左右。

  苗床管理:定时喷雾。保持湿度在80%以上。10天左右生根。生根后逐渐减少喷雾次数。进行炼苗。25~30天后即可大田移栽。

  【移栽】

  按行距30cm、株距5cm移栽于大田。定植后及时浇水。无水浇条件的地块要结合降雨适时定植。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可在收获时进行,采收时选取高产优质植株,切取主根留作药用,根头部分供繁殖用。秋末冬初可将采收的根头埋窖内,等第二年春季再分根栽种,若春季采挖,可随挖随栽。为了提高繁殖系数,可根据根头的自然形状,用刀劈成若干个单株,每个单株留3~4个芽眼,然后按株行距15~ 20cm栽植。分根繁殖成活率高,生长快,可缩短生产周期。

  4.田间管理

  黄芩的田间管理要注意及时定苗,出苗至田间封垄。要松土除草3~4次,同时务必保持土壤湿润。

  ——六月合

  【间苗与定苗】

  及时定苗。过密处疏苗。保持株距在5cm。对缺苗断垄部位带土移栽补苗。

  【中耕与除草】

  无论是直播或育苗移栽。黄芩幼苗生长较缓慢。出苗至田间封垄。要松土除草3~4次。第一次在直播齐苗后。第二次在定苗后。浅锄为宜。以后根据杂草生长情况进行。第2、3年。每年春季要清洁田间。返青至封垄前仍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

  【追肥】

  在中等地力条件下,黄芩生长期间每年需追肥1~2次。以N、P、K配合使用。追肥量以每亩追施氮肥20kg、磷肥5kg、钾肥5kg。在定苗或返青前后结合灌水施用或6月中旬旺盛生长期施用。有条件时在抽穗前叶面喷施生物肥或5%的磷酸二氢钾1~2次。

  【灌溉与排水】

  黄芩在播种出苗期间,务必保持土壤湿润,否则极易造成缺苗现象。出苗后。若土壤水分不足。在定苗前后浇一次水。以后不是特别干旱一般不用浇水。以促进扎根。如遇干旱或追肥时土壤水分不足。适当浇水。黄芩怕涝。雨季要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第2、3年。每年春天返青时需灌水一次。以后根据旱情适时给水。

  【摘蕾与打顶】

  6、7月除留种田外大田黄芩要及时剪去花穗。

  5.病虫草害防治

  黄芩的主要病害有叶枯病、白粉病和根腐病,主要虫害有银纹夜蛾、造桥虫、苹斑芫箐、地老虎等,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六月合

  【病害】

  叶枯病:一般6月初发病,雨季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①消灭越冬病原,清除残枝,实施轮作。②少量发生时,挖除病株烧掉。③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1000倍液或百菌清800倍液。每隔 7~10 天喷药 1 次, 连续喷 2~3 次。

  白粉病:一般7月份发生。

  防治方法:①注意田间通风透光。②发病初期,喷施0.1-0.2%的可湿性硫磺粉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的粉锈宁2000倍液。

  根腐病:雨季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①雨季注意排水、田间通风透光、中耕除草。②播种前 10 天左右每亩撒施 7.5~10kg 的硫酸亚铁粉, 并翻入土中。③发病初期可用 1% 硫酸亚铁溶液进行病穴,消毒。④发病初期用 50%托布津 1 000 倍液浇灌病株。

  【虫害】

  黄芩主要虫害有银纹夜蛾、造桥虫、苹斑芫箐、地老虎等。

  防治方法:苹斑芫箐,用3000倍来福灵或灭扫利溶液喷施。银纹夜蛾,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20%功夫乳油或21%氰马乳油5000倍液喷施1-2次。造桥虫,20%速灭杀丁3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喷施1-2次。地老虎,0.5%的锌硫磷毒饵诱杀或人工捕杀。为确保不造成农药残留,在黄芩采收前40天,停使任何农药。

  菟丝子:一年生寄生草本,6~9月缠绕黄芩地上部分,可造成黄芩地上部分枯萎,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①种子净选;②人工铲除,春末夏初;一经发现立即铲除,或连同寄生受害部分一起剪除,由于其断茎有发育成新株的能力,故剪除必须彻底,剪下的茎段不可随意丢弃,应晒干并烧毁,以免再传播。在菟丝子发生普遍的地方,应在种子未成熟前彻底拔除,以免成熟种子落地,增加竖年侵染源;③喷药防治,在菟丝子生长的5~10月间,于树冠喷施6%的草甘磷水剂200~250倍液,(5~8月用200倍,9~10月气温较低时用250倍)施药宜掌握在菟丝子开花结籽前进行。也可用敌草腈0.25kg/亩,或鲁保1号1.5~2.5kg/亩,或3%的五氯酚钠,或3%二硝基酚防治。最好喷2次,隔10天喷1次。

  6.种子(种苗)的生产

  黄芩的种子管理与分类标准在下文有详细解释。

  ——六月合

  【种质资源】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肉质,径达2厘米,伸长而分枝。茎基部伏地,上升,高(15)30~120厘米,基部径2.5~3毫米,钝四棱形,具细条纹,近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绿色或带紫色,自基部多分枝。

  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苏联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均有分布。产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现各地均有栽培; 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

  粘毛黄芩S.viscidula Bge. 多年生草本。根茎直生或斜行,通常粗2.5-4毫米,有时可达1.8厘米,白上部生出数茎。茎直立或渐上升,高8-24厘米,四棱形,粗0.8-1.2毫米,被疏或密、倒向或有时近平展、具腺的短柔毛,通常生出多数伸长而斜向开展的分枝。

  产山西北部,内蒙古,河北北部及山东(烟台);生于海拔700-1400米的沙砾地、荒地或草地。

  甘肃黄芩S.rehderiana Diels多年生草本;根茎斜行,粗1.5-13毫米,上部不分枝或具分枝,自根茎或其分枝顶端生出少数茎。茎弧曲,直立,高12-35厘米,基部粗约1-1.5毫米,四棱形,沿棱角被下曲的短柔毛,余部近无毛或被疏或密近平展或稍下曲的白色细柔毛,不分枝,稀具短分枝。

  产甘肃,陕西,山西;生于海拔1300-3150米山地向阳草坡。

  【种子田的建立与管理】

  选地整地: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宜。耕翻前,施腐熟厩肥 2000kg/亩作基肥。深翻30cm,耙细整平,起宽 60cm 垄,垄距30cm,最好是秋翻秋起垄。

  种栽选择:选择二至三年生健壮的植株做为种栽。

  栽植与管理:当年秋季,在起好的垄上按行距 30cm、株距 15~20cm 栽苗,覆土 2cm,栽后灌透水,保证成活。第二年早春地膜覆盖,打洞放苗,除草,追肥等。

  【种子的收集与储存】

  黄芩花期长达2~3个月, 果期8月下旬至9月中旬种子成熟期分阶段,而且极易脱落,需随熟随收,最后可连果枝剪下,晒干收获种子,去杂质备用。综合比较黄芩种子最佳采收期为7月26日之后24~30 d,花后30 d种子采集量为全年种子总量的49.47%。

  【种子质量标准】

  性状:种子应充分成熟,饱满,干燥无杂质。表面黑色,粗糙,解剖镜下可见密被小尖突。背面隆起,两侧各具一斜沟,相较于腹棱果脐处。果脐位于腹棱中上部,污白色圆点状。

  指标:

  【寿命】

  黄芩种子存储18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仅2.3%。

  7.采收与产地加工

  黄芩生长2~3年便可采挖, 以生长3年为佳。产地粗加工主要是指自然干燥与烘干,具体操作方法详解如下。

  ——六月合

  【采收】

  采收部位 根。

  采收年限 黄芩生长2~3年便可采挖,但3年生的鲜根和干根产量均比2年生的增加1倍左右,商品根产量高出2~3倍,而且主要有效成分黄芩甙的含量也较高,故以生长3年为最佳收获期。

  采收期 秋季地上部分枯萎之后,选择晴朗天气将根挖出。

  采收方法 机械挖采,用拖拉机携带深耕梨把根耕出,人工拾取。然后,除去病、烂根和残茎。面积较小的地块,人工挖采,尽量避免伤根和断根。

  【产地加工】

  自然干燥 将挖出的鲜黄芩根除去杂质及残茎,去净泥土,在自然阳光下晾晒,晒至半干,撞去老皮,使根呈棕黄色,然后,晒至全干。在晾晒过程中,避免暴晒过度,使根条发红,又要防止被雨淋、露打或水泡,使根条变绿发黑。

  烘干 热风干燥,进风口温度60-65℃,出风口40-45℃。微波干燥,将鲜根晒至半干,撞去老皮后,进行微波干燥。

  【产量】

  一般产量干货 200~300kg/亩。折干率:二年生收为 35%;三年生收为 40%左右。

  【规格等级】

  条芩

  一等:干品,圆锥型,质坚、脆。条长10cm以上,中部直径1cm以上。上部皮较粗糙,网纹及扭曲纵皱明显,下部皮细有顺纹。表面黄色或棕黄色,断面深黄色,中心红棕色。气微,味苦。无粗皮、杂质、虫蛀和霉变。黄芩苷(C21H18O11)含量9%以上。二等:干品,圆锥型,质坚、脆。条长4-10cm,中部直径1-0.4cm。上部皮较粗糙,网纹及扭曲纵皱明显,下部皮细有顺纹。表面黄色或棕黄色,断面深黄色,中心红棕色。气微,味苦。无粗皮、杂质、虫蛀和霉变。黄芩苷(C21H18O11)含量9%以上。

  碎芩

  统货。干品。破碎尾芩、块片碎芩。表面黄色或棕黄色,断面深黄色。气微,味苦。质坚、脆。无粗皮、碎渣、杂质和霉变。黄芩苷(C21H18O11)含量9%以上。

  出口黄芩

  芩王:长14cm以上,中部直径1.8cm以上。枝芩:长10cm以上。有头有尾,但不能掺入芩尖和疙瘩头。中条芩(片芩):包括芩片、芩尖、断条等。

  【包装与储存】

  黄芩一般用麻袋包装,每包装25kg,贮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适宜温度20℃ ,相对湿度70%~75%,安全水分11%~13%。黄芩夏季高温季节易受潮变色和被虫蛀,防治方法:贮藏期间保持环境清洁;高温高湿季节前按垛或按件密封贮藏;发现受潮或轻度霉变品及时地翻垛,通风或凉晒。

  8.技术要点

  【地膜覆盖】

  膜覆盖技术和冬播春盖播种新方法的应用,解决了旱地种植黄芩出苗难、苗不全的难题。覆盖的当年鲜黄芩产量平均为424kg/亩,不覆盖的当年鲜黄芩产量平均为316kg/亩,每亩平均增产108kg,平均增产幅度达34%。

  【复播、套播和轮作】

  通过实施麦茬复播、玉米套播的黄芩轮作新方法,解决了黄芩重茬病害多、产量低的问题。

  轮作方法:

  冬小麦-黄芩(秸秆覆盖)-春玉米(秸秆还田)-黄芩;冬小麦-复播玉米(套种黄芩)。

  【合理密植和科学施肥】

  在种植过程中通过实施宽幅播种、合理密植和科学施肥,使二年黄芩鲜根产量由原来的600kg/亩,提高到1000kg/亩以上。

  宽幅播种:播幅有原来的3-4cm,扩大到6-10cm。

  合理密植:株距由原来的3-4cm,调整为1-2cm,密度增加1倍。密植后的黄芩分叉少,品质好。

  科学施肥:要求第一年基肥每亩施农家肥3000kg,三元复合肥(N:P:K=1:1:1.5)50kg;第二年早春追施三元复合肥(N:P:K=1:1:1.5)5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