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城市信仰”图片展,来自Iron Mountain山洞秘藏的摄影档案

浏览(1764)

|2018-10-08 12:07
|2018-10-08 12:16

这是一条长长的寂静的街道。
我在黑暗中行走,跌跤,
爬起来,踏着干枯的落叶和沉默的石子,
深一脚,浅一脚。
我身后也有谁将它们践踏——
我停,他也停,
我跑,他也跑。
当我转过脸,无人静悄悄。
一片漆黑,没有出路,
我在街口转来转去
总是又回到原处。
那里没有人等我,也没有人跟着,
我却在紧紧地追赶一个人,
他跌倒了又爬起来,
一见我便说:没有谁。

 

—— 《街道》,墨西哥诗人帕斯

 

 

2018年9月23日至10月30日,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王昱东、艺术家王钧策划,视觉中国支持,城外诚DXD北京设计互联中心,用镜头讲述城市的信仰。

(策展人语)

 

最初读到墨西哥诗人帕斯这首叫做《街道》的诗,只是感觉玄幻却不明其中的含义,直至有一天我来到墨西哥城。人群熙攘的改革大道,百年建筑巨大的雕花木门前阿兹特克勇士随着缭绕的香烟跳起战舞,羽毛纷飞,而广场另一侧摇滚歌星的西班牙语RAP震天动地;同一时刻,郊外的太阳、月亮金字塔默默矗立,羽蛇神殿上的美洲虎和鬣毛蓬张的蛇神俯视着亡灵大道上稀疏渺小的游人,金字塔的影子被夕阳长长地投射在仙人掌花怒放的戈壁上,一如两千年前一样。在这样两条大街的时空里切换,也许今天的诗人帕斯和当年在金字塔顶观测天象的祭司是同一个人,都生活在城市之中,生活在荣誉之中,生活在人群之中,却**感受着无边的孤独。

 

(图说:独立纪念碑和改革大道,墨西哥

 

更深层一些的答案,可以从墨西哥城著名的人类学博物馆里找到。这里收藏的玛雅文物讲述了一个在丛林中诞生的文明,曾经有怎样辉煌的高耸入云的城市建筑,高度发达的天文学和数学,优雅的绘画和音乐,由无数神祗构成的繁复的宗教体系,而支撑这一切的,除了刀耕火种水平的农业生产,只有信仰。没错,就是信仰。当有朝一日信仰消散,人们回归丛林,城市重新被植物覆盖,直到千年后被考古学家发现。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孤例,空前,但不敢说绝后。这让我停下脚步,思考关于我们生活的城市,这个展览的想法由此而来。

 

(图说:80年代的北京街头,摄影师迪恩·康格Dean Conger

 

有赖于视觉中国的支持,让我们看到这些美国西佛吉尼亚铁山公司深藏于防核的山洞中的历史摄影档案,摄影术诞生180年来人类生活的真实记录。展品选择的视角瞄准了城市,包括了改变原始地表最剧烈的城市建筑、最能体现城市人群居特征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以及每个城市人个体企图在人群中被辨识出来的奋斗——时尚,当然也有城市生活滋养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明星,这些城市生活的意见领袖和鲜明标志。

 

(图说:曼哈顿中央车站1903-1913,阳光透过在中央大楼的拱形天花板的窗户,照亮了下面的地板。 Image by CORBIS)

 

通过摄影师的纪录,大家能看到世界知名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历史时刻,它们的建设过程,甚至是轰然塌倒前最后的背影。对于城市化历史稍短的我们来说,中国观众会注意到百年前的欧美街景,跟今天我们今天的生活场景有很多相似之处,城市的功能和魅力并没有因为时空的不同而有根本性的变化。城市空间满足了人们公共生活的需求,形成了与乡村小农经济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根本区别。广场、教堂、博物馆、剧场、电影院、商场、咖啡厅,这些陌生人相遇相聚相识相互琢磨的场所,打破了所谓部落交往模式,形成了公共文化,是现代公民社会的基础。在宅文化流行的网络社会,人人网购和走路都低头看手机的时代,我们开始怀念这些摩肩接踵的温暖场景。镜头同时也对准了城市中的个体,也许是明星、大人物,也许是街角路过的普通人,也许就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你,或者我。时尚无疑是属于城市里的群体性语言,时尚是一个人给自己贴的标签,有的真情流露,有的故意误导,但都是希望别人去解读,都是属于每个市民给城市带来的谜语。看看百年前的时尚,似曾相识,都说时尚就是轮回,不如说我们自以为是的年轻狂傲都是被我们的祖辈父辈玩剩的,回家翻翻家庭相册就知道了。所有这些具体而微的细节构成了日益膨胀的城市,在交通、信息如此发达,在我们已经不需要城墙和壕沟保护的时代,人们仍然义无反顾地奔向大城市、超大城市,只能理解为对城市和城市生活的信仰。

 

(图说:建造中的埃菲尔铁塔,法国/巴黎 。1887年1月26日-1889年3月31日,巴黎,仍处在施工期的埃菲尔铁塔。当上层建筑达到第一级和4个支柱被大量水平梁连接,对艾菲尔最严重的担忧就已经结束。)

 

(图说:1932年9月,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建筑工地。11名工人所坐的横梁距地面800英尺(约244米),洛克菲勒中心一度成为纽约第二个市中心,可以鸟瞰曼哈顿。

这张照片拍摄时正处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

美国/纽约  1932年9月29日

查尔斯·克莱德·艾博兹)

 

(图说:Photo by © Hulton-Deutsch Collection/CORBIS

1935年9月,在费尔瑟姆站,士兵们从火车车窗探出身子,向前往埃及的妻子和女友吻别。)

 

(图说:世贸中心的阴影,Nathan Benn从世贸中心顶部的观景台拍摄。午后,世贸中心的阴影笼罩着曼哈顿下城区,包括SOHO区、唐人街、小意大利区和下东区。

2001年9月11日,世贸中心被恐怖袭击摧毁。)

 

选照片的过程,就像是站在太阳金字塔顶,用一个长焦镜头把城市拉近,再拉近,从城市的建筑团块,到内部空间,再到空间里的个体,无需太多语言,观者能通过重新发现城市的过程,去理解城市的发展脉络,并关照今天我们作为一个城市公民当下的角色。而此刻历史堆积在脚下,阳光照得后背一片暖意,风则无差别地从塔身嶙峋的石缝和我们的发根间梳理过去,飒飒有声。虽然对于近万年的人类造城历史而言,有影像记录的这两个世纪非常短暂,但是这短短的回眸也已经足以令我们热泪盈眶。在城市的行色匆匆的人潮人海中还会偶尔热泪盈眶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老人,而另外一种,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