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里有细菌是什么病

浏览(31092)

|2016-03-28 01:33
長吥夶
|2016-03-28 01:39

  如果血液里有细菌就是败血症的表现了,败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易发生迁徙病灶;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易合并感染性休克。当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时称为脓毒败血症。

  因为此症与细菌感染有关,应尽早使用抗生素。当病原菌不明时,可根据细菌入侵途径、患者年龄、临床表现等选择药物,通常应用广谱抗生素,或针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联合用药,而后可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并注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保障营养。可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或少量多次输入血浆、全血或白蛋白。

  血液病学是随着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细胞学而逐步形成的学科,中医学中记载的“血证”、“萎黄”、“急劳”、“虚劳”诸病证,应归为现代血液病的范畴。主要包括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常见的病种有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证、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中医对这些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如果辨治准确的话,治疗的有效率是很高的,在世界血液病学领域中,它独占了特殊的地位。下面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造血干细胞受到损伤,而致骨髓造血功能衰退的严重疾病,临床以贫血、感染和出血为主要症状,呈现出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减少,骨髓增生减少。其重型病人可因出血和感染而致死亡。中医对本病一致认为是“血虚”,“虚劳”。临床本病涉及心、肝、肾、脾,虚实互见,气血亏虚。重者危笃,轻者缠绵。中医辨证肾阳虚包括脾胃阳虚;肾阴虚包含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轻者属肾阳虚;重者属肾阴阳两虚。慢性贫血多属肾阳不振,脾失温养,火不生土;出血多系迫血妄行,肾阴虚衰、阴虚火旺,灼伤脉络。辨证分型时,急劳热毒溢血型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肾阳,益气养血;肾阴虚型治法为滋补肾阴,凉血止血;肾阴阳俱虚型治以肾阴肾阳双补。免疫抑制疗法,特别对急性再障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有雷公藤、大黄、丹皮、茯苓、青蒿、灵芝、冬虫夏草、红花、昆明山海棠、细辛、苦参、土茯苓、郁金、白藓皮、女贞子、山茱萸、鸡血藤、阿魏、蝉蜕等。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正常值持续低于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正常或偏低,。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减少症是粒细胞减少的结果。因此,白细胞减少症通常是指粒细胞减少症。如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极度减少,甚至下降至完全没有,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称粒细胞缺乏症。根椐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虚劳范围,常以心、肝、脾、肾的精气血不足相关。白细胞减少症多以正虚为主,如体虚感受外邪,则可虚实夹杂;粒细胞缺乏证多为外邪侵袭,邪正相搏,表现为温热实证,多以邪实为主,后期热毒伤阴,多表现为正虚,临证须当辨明。

  在治疗上,白细胞减少症治疗应以健脾补肾,益气养阴的扶正方法为主,合并感染时,辅以祛邪。粒细胞缺乏症起病急,发热时以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主;如热燔气血,宜清热解毒凉血;后期余毒伤阴,应以益气养阴清热为主。可以配合现代医学研究有升提白细胞作用的中药,如黄芪、鸡血藤、当归、补骨脂、党参、甘草、大枣、黄精、枸杞子、白术、丹参、熟地、女贞子、山萸肉、银耳、灵芝、人参、刺五加、淫羊藿、冬虫夏草、茜草等,能够提高疗效。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是一组骨髓克隆异常的恶性疾病,骨髓造血干血细胞增殖分化异常,造成细胞发生形态、结构、功能和细胞遗传学的变化。本病为难治性贫血,伴感染和贫血,类似白血病的前期表现。主要症状有面色萎黄或苍白,心悸气短,语声低微,自汗,乏力,头目眩晕,午后低热或五心烦热,皮肤瘀斑,口鼻出血,月经过多等。本病须经骨髓穿刺检查确诊。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虚劳”、“瘀血证”、“内伤发热”、“温病”、“?Y积”、“瘰疬”等病证的范畴。气血两虚证治以补益气血;脾肾两虚治以健脾温肾,益气生血;肝肾阴虚治以养肝益肾,滋阴清热;血瘀?Y积治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热毒炽盛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