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火大的人应该怎么办

浏览(4319)

|2016-03-01 17:58
喵喵
|2016-03-01 18:24

  上火是民间的说法,大体与中医有关,但翻遍中医药辞典,却找不到上火这一条目,扩展到《辞海》《辞源》,也未发现这个词条。自从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暴发以来,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和清火降火的保健品多起来,喝了不上火的凉茶广告开始飞舞,上火仿佛成了流行词。老百姓对上火是怎样理解的呢?笔者收集到以下几种情形:心里烦、睡不着,是上火;脾气大、易发火(怒),是上火;嘴巴干、咽喉痛,是上火;口腔溃疡、舌尖糜烂,是上火;口苦、口臭、牙龈肿痛,是上火;咽燥、喉痒,是上火;心窝里有烧灼感,是上火;脸上长痘痘、身上长疖子,是上火;脸发红,有一阵阵烘热感,是上火;大便干结不通,是上火;喝白酒后全身躁热,是上火。这种理解是凭对火热症状的直觉,虽说是表象,但也符合情理。对于上火的治疗,人们的认识较为一致,那就是选用清热泻火解毒中药,如口服金银花、番泻叶、苦丁茶、牛黄解毒片等,或使用抗菌消炎药。问题在于采用这种清火的方法常常无效,前来就诊或咨询者大多属于这类人群。

  其实,中医学对火及其致病机理的认识有一整套学说。由于人们对上火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的直觉,治疗手段也就相对单一,取效自然就不理想了。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火是五行之一,代表着五种基本物质的一种,与其他木、土、金、水四种物质共同运行不息,演绎着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火曰炎上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的抽象特点。在病因学说中,火为外感六淫之一,常与热、温并称,均为阳盛所生,只是程度上有所差异,火为热之极,温为热之渐。在病机学说中,火则是从内而生,成为体内的一种病理产物,导致人体组织器官的各种病理变化。内生之火,又称内火或内热,由于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由于气血郁滞,或由于病邪的郁结,产生火热内扰,导致人体阴阳失于平衡、脏腑功能发生紊乱,某些功能相对处于亢奋的病理状态。认识上火,首先要区分上的是内火还是外火。外火就是六淫外邪中的火热之邪,如在长夏(高温季节)从外界感染了因太阳光烤晒的暑气,引起身体的发热等症状。

  一般地说,从外界感染的上火比较容易治疗。从内而生的上火,其发病机理复杂、症状杂乱、证型较多,治疗上就较为困难。如症见咽喉干燥、口腔溃疡的上火,除外感热邪可引发外,更多的是内火所致,而且有多种不同的性质,如肺阴不足,阴虚火旺;或肝气郁结,肝火上扰等。病根不同,治法当然各异。其次要辨别内火中的实火和虚火。内火大致可分为虚、实两类。实火多源于阳气有余,或邪郁化火等,其病势较急,病程较短,临床多见高热,面赤,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口舌糜烂生疮等。虚火多源于精亏血少,阴虚阳亢,虚火上炎,其病势较缓,病程较长,临床多见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失眠,口干咽燥,眩晕等。至于治疗,原则是实火宜泻,虚火宜补。

  值得一提的是,辨别内火中的实火与虚火不能简单化,在临床上具体到某一个人,实际情况更为复杂,比如有的人也许饮食不消化,造成积滞,郁而化火,但其身体素来虚弱,这就是虚实夹杂的一种情况;反过来,有的人也许几天未休息好,过度疲劳,阴虚火旺,但他身体素来强壮,这也是虚实夹杂。这时治疗就要补泻兼施了。因此,对于上火,切不可不管内火外火、虚火实火,统统投以清泻降火之剂。对于养生者来说,学一点中医知识,对照自己的体质情况,摸索一些保养规律,遇上上火之类的小毛小病,自己稍加调摄也未尝不可。但笔者还是建议,若是上火了,或怀疑自己患了上火病,最好去看中医,这样来得有效可靠。去火要点喝牛奶很多人认为夏季喝牛奶会加重上火,引起烦躁。其实,夏饮牛奶不仅不会上火,还能解热毒、去肝火。

  中医就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过滋阴、解热毒来发挥去火功效。而且牛奶中含有多达70%左右的水分,还能补充夏季人体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牛奶冻成冰块食用,否则很多营养成分都将被破坏。23点以前睡觉这一点很难做到,尤其在夏季。但专业医师提醒大家,夏季恰恰是最需要保证在23点前睡觉的季节。因为,23点到凌晨1点是气血回流到肝脏的时间,如果不睡,等于强迫肝脏继续工作,再加上气候因素,所以,该睡不睡情绪烦躁在夏季表现得特别明显。去火蔬果草莓草莓不但好吃,还有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