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副作用有哪些

浏览(4839)

|2015-12-28 17:26
薰衣草带着紫色的忧伤
|2015-12-28 17:28

   艾灸又称灸法、灸疗,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

  艾灸的副作用:

  初识艾灸的人都担心有副作用。艾灸是一种纯天然自然疗法,艾灸本身是不会产生副作用的。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knowledge_pageBreak--

  1、温通经脉、驱散寒邪

  当今社会大多爱美女性,在着装上喜爱露脐装,在春秋季节容易使风寒之邪入侵丹田,在夏季喜欢吹空调,又喜欢吃冰冻的食物,使大多数女性形成了寒凉体质,出现了畏寒肢冷、手脚冰凉、痛经、脾胃虚弱等状况。传统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就容易衰老生病。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且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具有祛风寒、化瘀滞、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美容的功效,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2、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药艾具有芳香走窜的特性,燃烧时所散发出的温热与特殊气味,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能够快速的开通人体的经络,加速人体的气血循环,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3、温补益气,回阳固脱

  艾灸疗法补益强身,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内通外。具有特殊的纯阳之性,能使人阳气足,精血充沛,固体强身,增强人体消化、循环、排泄、生殖泌尿系统机能的作用。针对肥胖以及肥胖而致的肌肉麻木,四肢不遂,二便不匀,腰腿酸痛,动则气短,体倦乏力如《内经》所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4、预防疾病,保健强身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强身作用。艾灸方法见效快,操作方便,相对无药物伤害之忧,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5、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6、艾灸美容

  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化妆品可以掩饰你的不足,手术可以改造你的结构,可以满足你暂时的虚荣心,但这些都无法给你真正的健康。因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驻,容光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那又是另一种不同层次上的美。通过吃药,**或者锻炼,你或许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达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没有灸疗好,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可以恢复元气,补充体能,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是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