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黑色素瘤

浏览(3724)

|2015-06-26 14:46
咖啡少女不加糖
|2015-06-26 14:47

 街头点痣不靠谱 或诱发癌变

  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多发生于皮肤或接近皮肤的黏膜,也见于软脑膜和脉络膜。黑色素瘤于19世纪初由Garswell命名,1894年Paget提出来源于黑痣。

  病变部位头皮如有黑色素斑或黑痣,因理发、洗头、搔痒的反复**或长期戴帽压迫磨擦,表皮糜烂,依附的毛发脱落,并逐渐增大发生瘤变。

  1.按其形态分为2型

  (1)结节型黑色素瘤:病变呈结节状高出皮面,颜色多呈黑色,也可为褐色,蓝黑色,灰白色和淡红色,周围绕以红晕,表面光滑,呈息肉样或菜花样,发展迅速可自行溃破而渗血。此型很早发生转移,出现预警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并常转移至肺、脑、肝等脏器。转移前接受治疗者,5年生存率为50%~60%。

  (2)浅表型黑色素瘤:或称湿疹样癌,生长较慢,转移也较迟。5年生存率为70%。

  2.临床分期根据原发灶的范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有否远隔转移等结果来估测病期。

  (1)Ⅰ期: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2)Ⅱ期: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3)Ⅲ期:伴有远处转移。

--knowledge_pageBreak--

  治疗:

  1.手术切除宜早期施行对原发瘤的切除,若冷冻切片证实为黑色素瘤,则手术应做扩大切除。传统理论认为切除范围应包括瘤外5cm区域。但近年来倾向于同意Mohs的观点,认为面部只需切除瘤外1cm区域,其他部位黑色素瘤切除瘤外2cm区域即已足够。术后4~6周,可根据头皮淋巴结引流方向作区域性头颈部淋巴清除,有利于提高生存率。

  2.物理治疗适用于浅表型和早期病变,可用激光或液氮,术后辅以放射治疗。

  3.化学治疗对已转移者,化疗可延缓病情恶化。

  (1)抗黑色素瘤素(三嗪咪唑胺,简称DIC或DTIC),每天2.5mg/kg加入150ml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快速静脉滴注(10~15min),连用10天为一疗程,3周后可做第2疗程。具有抑制骨髓和胃肠道反应及感冒样症状。应用第2疗程前须做白细胞数检查。对晚期患者可试行同侧颈外动脉插管,便于多次连续注射治疗,以提高疗效。

  (2)双氢氯乙亚硝脲(BCNU),每天2.5mg/kg加入250~500ml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周2次,连用3周为一疗程。

  (3)洛莫司汀(CCNU)200mg一次口服,每6周1次,服药前注射甲氧氯普胺(灭吐灵)以防呕吐。洛莫司汀(CCNU)亦具有抑制骨髓作用,需反复检查白细胞数。

  4.免疫治疗应用自身肿瘤制成的疫苗,皮内注射,每周1~2次。此外,可选用阿地白介素(白细胞介素-2)(每天2万U,20天为一疗程)、卡介苗接种、转移因子、左旋咪唑、LAK细胞、中草药等以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