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寒症怎么治
虚寒症怎么办?其表现很广泛,一般都有以下的情况:头晕眼花,语声低微,心悸气短,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等。血气虚的患者由于供血不足,所以会头晕眼花,脑海经常感觉一片空白,不爱思考问题,有眩晕的感觉,眼经常会发眼黑或冒金星,特别是久蹲突然站起来时更甚,有要倒下去的感觉。由于中气不足,患者一般都是少言懒语的,说话的声音不够响亮,平时不劳动也感觉怠倦无力,无精打采,对性生活及周围事物漠不关心。
也会畏寒肢冷的,典型就是手足冰冷,特别是在冬天睡觉时就算是睡到深夜,手足也难得到暖和,也难以入睡。因气血虚,使患者易心悸,气短,此类患者一般不能从事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特别是重劳动,有的患者在上楼时也会感到心悸气短。有的患者还会有食欲差,夜长尿多,等等。
艾灸药辛温,归肝、脾、肾经,外用能灸治百病。艾灸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回阳救逆等非凡的疗效。
艾草燃烧后,其特殊的对人体有益的药用成分,比如有解热止血作用的苦艾醇、苦艾酮,还有抗自由基增强免疫力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的艾叶油等等,都会挥发出来,借着热力,可以很好的渗透入皮肤肌肉深层的经脉中,与此同时,艾草燃烧会产生特殊的波长和频率的场,就象我们平时理疗用了红外波一样(只是红外范围太大,没有集中作用于穴位,因此效果不如艾灸明显),在其作用下,把因寒而造成的冻结,淤血都化掉,同时很好的改善局部的经络和穴位的共振状态,使微循环状畅通,气血供应增加,从而达到除旧迎新,治病强身的目的。
当您点燃艾灸贴,感受它那特有的温暖抚慰的时候。不用多说,您也知道它主要是用来治疗“寒” 病的!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的脾、肾虚寒,用艾灸治疗都能大显神通。
脾、肾阳虚,素体虚寒的人,有可能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按西医的话,叫做遗传。怕冷、痛经的情况,多数是身体自身阳气不够,按老百姓的俗话“火力不够”!火力来自于肾,其中,命门更是一身元阳之气的发源地,只有命门火旺,人才会温暖、脾胃才能得到温煦。
用艾活力经常灸命门,关元,中极,曲骨,足三里,中脘几个穴位,每个穴位10分钟。
命门:在背后督脉上,与肚脐对应高度。中医谓之为“生命之门”,是因为它与肾气相通,经常灸治这里,具有补肾壮阳之功。在现代医学看来,命门的位置正好在脊柱调节肾上腺功能的神经节段范围,灸治可以温通督脉,调节与改善对肾上腺的气血供应,肾上腺可是人体内分泌的重要指挥部之一,主宰能量分配与使用是它的重要工作。艾灸治疗可以双向调节肾上腺的功能,使体内达到阴阳平衡。
关元,关乎元气的穴位,就是练习气功时我们常说的丹田。元气聚集的地方。从经络上说,关元是肾经与任脉交接的枢纽。男子的精,女子的血都从这里传递给生殖系统。因此“灸关元可温补下元之虚损”。
中极,是脾经的气血注入任脉的地方。
曲骨,是肝的气血注入任脉的地方。
从经络图上看,肚脐下一溜,都是重要脏腑与任脉的交会枢纽。关元,中极、曲骨,分别联系着肾,脾、肝与任脉,这几条都是关系到生殖系统的重要经络。男性的睾丸、前列腺,女性的子宫、卵巢,输卵管,都靠这些经络的气血供养。若是这些交通枢纽的地方被寒气冻住,生殖系统不是缺少先天之精,就是缺乏后天之血,于是痛经,月经不调,阳痿,早泄等等问题就找上门来了。有以上问题的寒性体质的人经常灸这些穴位,可以调经养血,去病强身。
中脘和足三里,都是条理脾胃的要穴。中脘,就在心窝处,是任脉与胃经交汇的枢纽,常言说“得胃气者生” ,
中脘就是调理胃气的要穴。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重备至。因此流传着“若想胃里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种灸的特别方法,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庖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使后天生化有源。常不干因此而来。
有关研究发现,按摩或针灸足三里,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用艾活力艾灸不但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还能提高脾胃经络的温度,驱除寒气。脾胃虚寒的原因,就是温度不够足,引起局部血管痉挛,供血不好,温灸足三里,就可以调整解决脾胃的气血供应。同时还能将温热之气下传到脚,引血下行,温煦整个下肢,改善“冰脚丫子”的问题。
查看详情>> -
虚寒症怎么调理
适度锻炼
1、慢跑、快步走、跳绳、跳迪斯科、打太极拳等,都会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但不可运动过度,高强度的运动,大量的出汗,会“发泄阳气”,起到相反的作用。
2、有时间的时候可以经常揉搓手脚心,以改善末端血管的微循环状况,并具有手脚温暖的效果。
3、不要进行太剧烈的运动,尤其是不要大量出汗。体质虚汗的人,出汗之后更容易被寒气入侵。
注意保温和清洁
1、泡脚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浸泡20分钟左右,就会感觉到全身发热,这说明血液循环畅通后身体开始发热。如果在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效果会更好。
2、穿棉袜,纯棉袜子不仅柔软舒适,还可吸收脚汗,让双脚整天都能保持干爽舒适。
3、进补热量食物,天气冷,为增加热量,改善手脚冰凉要有意进补。北方寒冷季节,可补温热食品,如牛、羊肉或狗肉。而南方气候较温和,应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才更加适合。而且要尽量少吃寒性水果如梨、荸荠等。
查看详情>> -
虚寒症的症状
虚寒症的表现很广泛,在平时接诊这类患者时发现患者一般都有以下的情况:头晕眼花,语声低微,心悸气短,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等。血气虚的患者由于供血不足,所以会头晕眼花,脑海经常感觉一片空白,不爱思考问题,有眩晕的感觉,眼经常会发眼黑或冒金星,特别是久蹲突然站起来时更甚,有要倒下去的感觉。由于中气不足,患者一般都是少言懒语的,说话的声音不够响亮,平时不劳动也感觉怠倦无力,无精打采,对性生活及周围事物漠不关心。也因为血气差,微循环不好,所以一般患者都是面色和口唇苍白无华,指甲淡红软弱,甲薄,有的反甲,用东西轻轻按一下,甲面由白色转向红色要比正常人的要慢得多,指甲根部的白圈一般没有或很小,无正常人的大。患者经常要睡觉,但是每天就是睡足十个小时也会感觉睡眠不足,困倦无力。也会畏寒肢冷的,典型就是手足冰冷,特别是在冬天睡觉时就算是睡到深夜,手足也难得到暖和,也难以入睡。因气血虚,使患者易心悸,气短,此类患者一般不能从事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特别是重劳动,有的患者在上楼时也会感到心悸气短。有的患者还会有食欲差,夜长尿多,等等。
由于生理上的特殊性,在平时生活中,虚寒症的发生率女性远远高于男性,女患者的还会有如白带过多,闭经,或月经量少,痛经,经期不准,腰胀,由于气血虚,相当多的还会形成习惯性流产,死胎,不育不孕或形成小儿先天性体质虚弱或贫血等。也因循环不好,有的患者还会有鼻炎,贫血等病症。
在平时的接诊中经常都会听到患者诉说因为知道自己气血虚弱,就想吃点补一点的东西来补一下身体,但是吃了以后就感觉到身体受不了,如会咽喉痛,牙出血,便秘,面部长暗疮等。但是如果在服用了清凉,寒性类的食物和冷冻品后,上述的虚寒症候则又会加重,有的还会使面部浮肿,夜间小便增多,发汗等。这其实是虚寒症的虚不受补的症候。也有的患者明知自己虚寒,但又总是觉得喉部痛,双唇干,起皮屑,等燥热症候,但身体又不能接受寒凉的食物和药物。这种情况就是虚寒症的真寒假热的症候。
有以上所述的症状的朋友,在平时中首先应避免可直接进食的冷冻品,如雪糕,冻汽水等,冷冻品都是带有寒性的性质,进食会加深身体的虚弱体质,特别是先天体弱的小朋友进食冷冻品后许多都会在夜间的盗汗增多,面色苍白或苍黄,头发粗糙无泽,经常流鼻涕,有的还形成鼻炎,所以特别是家中有冰箱的朋友在这方面就应该更要注意了。关于寒凉,燥热的食物在平时也应少接触。许多的补剂其实都是对症治疗剂,如主要成份是维生素K类的口服液,含铁类的口服液等,这些口服液虽然都含有血液的必需成份,服用后都能起到相应的补充作用,但它们毕竟只是补充,不能促使人体恢复正常的造气造血功能,所以一旦人体利用尽这些补充的物质后,又会返回到虚寒的状态了。这就是患者经常问及的为什么在服用药期间还行的,当不服了又不行了的原因所在。最典型的莫过于平时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虽然在平时间经常的在服用补血,补气剂,也经常到医院里输血,但在停药过了一段时期后,始终又会返回到原来的症状。基于以上的理论和事实,认为治疗虚寒症必须要从根源上落手,最终的目的和作用就是能使机体恢复正常的造气造血功能,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得到根治,这也就是说要标本齐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