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危险被夸大了吗

浏览(4410)

|2015-04-08 15:50
右耳边的幸福
|2015-04-08 16:04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神经组织亲和性,病毒进入人体以后会从被咬伤部位周围的神经开始,逐渐侵入神经中枢。临床上会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当病程进入最后阶段,病毒可能沿神经走向全身各个器官,如眼、舌、唾液腺、呼吸肌、心脏等,病人最终可能会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死。整个病程进展急促,从发病到死亡2天到一周不等。

  病人发病之前经历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1-3个月,但也有小于1周,多于1年的情况;而儿童、头面部咬伤、伤口深清创不彻底者潜伏期短。此外,与入侵病毒的数量、毒力及宿主的免疫力也有关。流言中所谓的“中国宣传是20年”是讹传,谣言粉碎机调查员核对过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宣传材料,没有提到“20年潜伏期”,而国内的医学教科书也只提到过偶见潜伏期多于10年的例子。 狂犬病病毒在世界范围分布广泛,而亚洲和非洲的农村地区是重灾区,每年有55,000人因感染狂犬病而死,其中年龄小于15岁的青少年占大多数。在我国,仅去年,就有2014个因狂犬病死亡的病例。

  “健康犬”是否传播狂犬病毒?

  造成狂犬病病毒传播的动物其实包括犬、猫、蝙蝠及多种噬齿类动物。在上述的动物中,犬是造成传染的主要动物。

  一项全国性的人类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中提到,我国狂犬病高发区观察到的711个病例中,91%的病例是被犬只攻击。按世界卫生组织动物接触分类标准,这些患者中的6.3%仅与动物发生Ⅰ类接触(即触摸或饲养动物,或被动物舔舐完整的皮肤),30.4%为Ⅱ类接触(即造成轻微破损或无出血的轻微擦伤皮肤),63.3%为III类接触(穿透性的皮肤咬伤或抓伤,或粘膜污染)。换句话,和动物接触后后皮肤的损伤程度越高,狂犬病的发病的可能就越大。

  关于健康犬能否传播狂犬病,国际上至少已争论了50多年。在多个研究中发现,外观健康犬的脑组织中约3.7%~17.9% 亦能检测或分离到狂犬病毒。但持不同意见的研究表明,健康犬携带狂犬病毒是不同检测方法所得的不同结果而已。

  对健康犬的不同定义会造成不同结论,但世卫组织提出:当犬只狂犬病疫苗接种覆盖率超过70%方能有效控制狂犬病。因此,最有效预防狂犬病的方法,为积极增加犬类的免疫接种率。截至2006年,中国犬只数量为7500万。根据一项全国狂犬病高发地区的调查,我国的犬类疫苗注射率是远远低于70%的,“健康犬”的数目可能低于人们的预计。因此,我国的犬只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几率相对来说要比国外高。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狂犬病专家咨询会技术报告称,如果咬人的动物是能够抓住的宠物犬或猫,则应该对动物观察10天,若伤人的犬或猫在暴露发生后至少10天保持健康,就可以终止人暴露后的预防处理措施。但犬或猫以外的其他哺乳类动物狂犬病的自然史尚不十分清楚,因此10天的观察期不一定适用。较为稳妥的方法依旧是:在动物咬伤以后及时进行暴露后接种。

  疫苗有用没有?

  一般传染病通过疫苗对机体产生免疫力的方式包括以下两种:1.主动免疫,是指机体对抗原**产生特异性应答所建立的免疫。主动免疫须经几天,几个星期或更长时间才出现,但能长久甚至终生保持,且通过注射所需抗原很容易再活化;2.被动免疫,它是指机体通过获得外源性免疫效应分子(如抗体等)或免疫效应细胞而获得相应免疫力。

  我国的狂犬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处理依据为WHO目前仍在推荐的伤口处理步骤,不同的损伤程度有不同的处理方式。Ⅰ类接触,即仅被动物舔舐过完整的皮肤,可以用简单用清水冲洗或者不用处理。

  而Ⅱ类及以上的接触(指造成轻微破损但无出血的皮肤损伤,穿透性的皮肤咬伤或抓伤,或动物的唾液直接与黏膜的接触)就需按PEP处理了。在用同样的方法对伤口清洗15分钟以上后,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当判定为Ⅱ级接触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应当立刻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即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接种狂犬疫苗越早,其效果越好。但即使超过24小时注射疫苗,只要在疫苗生效前人还没有发病,疫苗就可以发挥效用,对暴露已数日数月而因种种原因一直未接种狂犬疫苗的人,只要能得到疫苗,也应与刚遭暴露者一样尽快给予补注射,争取抢在发病之前让疫苗起作用。

  对接受过暴露前或暴露后有效疫苗的全程接种者,如果一年内再发生较轻的可疑接触感染,可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同时密切观察咬人的犬在10日内是否发病而不必注射疫苗。一旦咬人犬发病,需立即给被咬的人注射人用狂犬疫苗;如果是一年以后再被咬伤,可于当天、第3天各注射一针疫苗即可。对严重咬伤、以前接受过疫苗接种但时间较久,对疫苗的有效性有所怀疑者,则应重新进行全程即5针疫苗的暴露后预防免疫,必要时应包括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关于流言中描述的“中国疫苗年使用量1500万人份”,谣言粉碎机调查员查阅了多个网站和相关文献,并未查到相关记录。仅在WHO门户网站中找到如下信息:“每年全世界共有1500多万人在接触后接受预防治疗,以防狂犬病。估计此项治疗每年挽救了32.7万多人的生命”。

  十天观察法不适合中国吗?

  2007年,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张振之曾公开认可十天观察法的科学性。然而此后中国卫生部门并没有大力推广,也没有正式发文。

  记者在中国疾控中心的网站上看到,目前中国使用的2009年版《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并未提及10天观察法,而是明确表示被狗咬伤后,“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虽然从理论上讲,十天观察法是可行的。但目前还做不到。在国内,除了宠物犬,咬人的狗大部分都被处理(杀掉)了。”何剑峰说,“目前也没有这个条件去给那些咬人的狗做隔离监测。”

  “说十天观察法不适合中国,我觉得明显缺乏诚意和严谨的态度。因为这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连狂犬病高发国家印度也是这样。”祖述宪说,很多病人问“数月或数年乃至十几年前曾被狗咬过,那狗并没有当作疯狗打死,还健康活着。病人有没有可能发病?是否还需要注射疫苗?”等问题时,传染科医生或狂犬病门诊医生的答复通常是:健康的狗也可以带病毒,而狂犬病的潜伏期很长,可达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所以将来也可能发病。因此,要接种狂犬疫苗,最好还要测定血清的狂犬病毒的抗体水平,了解疫苗接种是否有效。

  “这完全是误导”,祖述宪说,作为国家权威的卫生部门有责任,而且应该及早向社会大众解释、宣传,否则很容易造成大众对狂犬病无端恐慌。甚至有人怀疑,“这是在默许有关部门贩卖狂犬疫苗获得暴利”。

  为何对狂犬病预防

  “一刀切”?

  省疾控专家回应称我国狗疫苗免疫度不高 城乡防疫环境两极分化

  “现在对狂犬病的预防‘一刀切’,是由各种客观因素决定的。”何剑峰说,“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但依然略显不足。美国每年用于狂犬病预防的总支出估计达几亿美元,而我们远远不及。”

  世界唯一

  仍使用减毒活疫苗

  他表示,在国外,一般给家畜使用的疫苗都是灭活疫苗,直接杀死病毒。在国内,狗疫苗的制作比人疫苗要简单得多。“我所知道的国内狗疫苗全都是减毒活疫苗,这种疫苗使用后具有潜在的致病危险,可能因发生逆行突变而在机体内恢复毒力。”

  那么中国这些使用了减毒活疫苗的狗,是否能保证不被染上狂犬病?“很难说。还要看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维持的时间,国产的狗减毒活疫苗有效保护时间大约在半年左右。给与人接触如此紧密的家畜还使用减毒活疫苗,我国是目前世界唯一。当然,我国也正在积极做灭活疫苗的研发。”何剑峰说,隐忧仍然存在。“2007年美国狗与狗间传播狂犬病的现象已经消灭,我国还不具备这样的环境。因此,即便是一只养得很好的狗,在街上遛时会不会被其它狗传染疾病,这都不能确定。许多变数无法估计。”

  另外,从动物管理角度来看,在国外有充分、有效的动物狂犬病监测系统,由非常了解本地区狂犬病流行情况的专家进行风险评价。“我国目前还不具备这些条件”。

  “卫生部原来一直提出打狂犬疫苗免费,但财政上支付不了。说到底,如果我们所有的狗都能打好疫苗,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何剑峰说,这个问题不能一蹴而就。

  两极分化

  “农村人得病,城市人**”

  “我国的防疫环境还有待改善,事实上这和10天观察法并不矛盾。”祖述宪说,现在的问题是两极分化严重——城市治疗、担忧过多,而农村却意识不足。在农村被狂犬病狗咬伤,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所以发病;而城市几乎没有得病可能的人也都去接种疫苗,造成“农村人得病,城市人**”的状况。

  据何剑峰介绍,目前广西、广东、贵州、四川、湖南和湖北南方6省、自治区的农村,是狂犬病的主要疫区。“我国的动物防疫由四个部门共同完成:公安、工商、农业和卫生。农村的狗是否全部接种疫苗,这是农业部门在操作。农村的免疫率有多高,比较难说。”

  在农村,狂犬病死亡最大因素还是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被咬伤后不做任何处理。通常都是被自家的狗咬的,咬完后90%都没有伤口处理。很多小孩被咬了之后,不会告诉爸爸妈妈。没有及时清洗,更不要说去**了。“我们只能说尽可能减少发病,建议小孩子和老人,如果被狗咬,要立即冲洗,接着去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狂犬疫苗的接种。经过这种措施后,会大大降低得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