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情感两性 > 情感 > 她心情
你会是一个逃跑新娘吗?
[06-7-19 12:35] 作者: 收藏至博采 出处: 千龙新闻网 责任编辑:ailin

我可以跟他(她)相守一辈子吗?婆婆会不会对我要求很多?婚后会不会被绑住?再也不能像以前般自由自在了?朝夕相对,会不会却相对无话?我可以做个称职的妈妈吗?……迟疑,不安,进而怀疑,想象,异常焦虑。这一切,当结婚提上议题的时候开始出现,当面临着马上要结婚的时候,成为一种反常症状表现出来。电影中逃跑的新娘走上红地毯时是穿着球鞋的,给临阵脱逃做了一个很便利的准备,这应该也有对未来不确定的原因。

是钱钟书的“围城”理论影响太深远?还是觉得为了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实在太可惜?有媒体甚至宣称:目前都市中90%的准新人患有这类婚前恐惧症!我相信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无论是谁,当面临一个意义深远的“一锤子买卖”时,多少都有那么点不自在。不过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婚前恐惧症并非是一种恐惧症,它只是一个并不严谨的描述性称谓。我个人更同意对它的另一个称呼——婚前症候,而它对应的人群自然就被称为婚前症候群了。

对照一下下面的案例,看看你身上是否也有她们的痕迹?参考一下我们的建议,也许能帮你走出婚前症候的泥潭。

角色转换的不适应

[Kelly,25岁,因为打算推迟婚期而与未婚夫争吵多次。]

自述:老实说,我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我指的不是物质上,而是我留恋过去的生活状态。比如:随便加班、和朋友们通宵泡吧或者唱KTV等等。我一看到身边那些结了婚的朋友和同事就觉得悲哀,她们下了班就急急忙忙往家赶、去超市一买一大堆东西、天天谈论的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老公孩子房子车,那种死气沉沉的生活太可怕了。而且,一开始计划结婚,我的未婚夫就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特别算计的人。我们现在谈论的内容单调乏味:存款放多少在一起、房子用谁的名字买、装修花多少钱合适、签不签婚前财产协议等等。约会也越来越没格调,竟然连着4、5个周末都去逛家具城和房展会!还没买房呢,他就开始商量还贷计划,还说什么让我两年之内尽量不要跳槽之类的话。一张嘴就是计划,他烦不烦啊?结婚本来应该挺浪漫的一件事,怎么弄到现在跟做可行性研究报告似的?我真怕这种唧唧歪歪的生活最终会制度化。我到今天才知道,原来结婚是这么没劲的一件事。

分析解惑:婚姻其实意味着人生最重要的社会角色的转换,在结婚前我建议你首先考虑清楚,自己是否已经准备好了这种角色转换。

Kelly的问题就是对于角色转换的适应不良。实际上,对于从“女朋友”到“妻子”的角色转换,如果事先缺乏清晰的意识,那么心理准备必将落后于客观情况的发展,这时出现适应不良是很正常的。

从女朋友到妻子,一个人的生活变成了两个人的共同生活,这种社会角色转换意味着什么呢?其实,Kelly的叙述中已经包括了绝大部分:更多的责任、更多的约束、更多的配合与更多的计划。我承认这些看起来令人沮丧,不过请注意他也在面对同样的内容。

●更多的责任:你不得不连续几个周末都去挑选将来属于自己的房子和家具,还要仔细比较,因为你的荷包并不宽裕。

●更多的约束:你很难再通宵逍遥,你必须为自己的家庭从超市背回一堆一堆的东西。

●更多的配合:你和他不得不共同商量,不是商量自己的前途而是商量家的前途,比如双方进修或者跳槽的时间如何安排。

●更多的计划:存款多少放在一起、房子用谁的名字买、装修花多少钱合适、签不签婚前财产协议等等。

唧唧歪歪的生活一定会制度化,谁告诉你婚姻是浪漫的了?恋爱是浪漫的,婚姻也许有一小部分是浪漫的,但是婚姻的绝大多数内容就是琐碎、平淡和算计。

解决办法:结婚如同一份稳定的工作,它不仅可以给你一份稳定的收入,一个稳定的社交圈子,你还可以通过这份工作获得社会对你的一种身份认同,与自由职业完全不同的是,你是在一个合作的团队中工作,从中得到团队的支持,你可以从中学到一个自由职业者完全得不到的合作精神,并从中得到快乐。当然你付出的代价是,放弃原来天马行空的生活方式和朝五晚九的工作方式。

结婚也一样,既然享受了婚姻的种种好处,就不要太看重单身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那点小芝麻,或者换个角度想,出去玩的时候有个人陪你一起不是更好吗?害怕一成不变,可以变着方法让婚姻生活多点情趣不就行了。成熟而理智地看待问题,对跨进婚姻一样是有效的思维方式。

逃跑    新娘    婚姻    男女    爱情    话题   
正在加载评论,请稍候…
ad_art_left
ad_art_right
双峰诱惑 意女星全裸上阵 黄健翔 《时尚先生》杂志写真
寻找曾经失去的记忆 同样姿势不同年代